《送春》以细腻笔触勾勒季节更迭中的复杂心绪,将自然意象与人生况味交织成绵长悠远的诗意画卷。歌词中飘摇的柳絮与零落的桃花形成视觉通感,既是暮春实景的忠实记录,又暗喻着生命中不可挽留的美好消逝。檐角风铃的金属震颤声与子规鸟的啼血哀鸣构成听觉上的复调,在虚实相生间传递出对时光流逝的焦灼与无奈。"荼蘼架下拾香魄"的意象群颇具古典词韵,白色荼蘪花的凋谢被赋予魂魄的质感,这种物性人格化的处理手法强化了生命终章的仪式感。全篇始终保持着含蓄克制的抒情姿态,没有直抒胸臆的悲叹,而是通过"数着更漏剪灯花"的静默动作、"墨渍湮透旧诗行"的物象细节,展现记忆回溯时的恍惚状态。结尾处"新蝉声里试单衣"的日常场景与开篇的春残景象形成闭环结构,暗示着伤春情绪终将沉淀为生命的常态认知,在岁月轮回中获得某种释然。歌词最终超越季节抒怀的表层意义,抵达对存在本质的哲学思考——所有热烈的绽放都指向静美的凋零,而人类正是在年复一年的送春仪式中,完成对生命有限性的诗意抵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