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马兰谣》以质朴的语言勾勒出西北戈壁的壮阔图景,通过马兰花的意象串联起戍边将士与科研工作者的精神图谱。歌词中"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"的化用既呈现地理特征,又暗含时光流转的永恒感,与"马兰花开二十年"形成时空对话。戈壁滩上的碎石与马蹄印成为历史见证者,承载着建设者"用青春丈量荒原"的集体记忆。歌词通过"父亲的白发母亲的泪"等细节,将宏大叙事落于具体家庭,展现特殊群体"舍小家为大家"的情感张力。反复出现的"谣"字既是民间艺术的传承形式,也暗示着英雄事迹的口耳相传。核试验基地的代号"马兰"被赋予双重象征——既是真实存在的生命之花,又隐喻着在极端环境中绽放的精神力量。结尾处"月光如水洗征衣"的意象,以举重若轻的笔法完成对奉献者群体的诗意礼赞,使整首作品在苍凉中见温暖,于沉重处显轻盈,最终构建起连接个人命运与国家使命的艺术表达。